Category Archives for 读书笔记

二手科学家的读书笔记,关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育种学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籽粒大小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水稻产量由分蘖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要素所决定。所谓分蘖数是指每一株水稻发育到后期所产生的分枝数,而穗粒数是指每一分枝上拥有的籽粒数,粒重则是指每粒种子的重量,很大程度上粒重由种子的大小和灌浆程度所决定。尽管分蘖数、穗粒数和粒重最终决定了水稻产量,然而,在实际育种工作中,这三者间却存在非常强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分蘖数增加往往导致穗粒数减少或籽粒变小,穗粒数增加常常会导致分蘖数减少、籽粒变小,籽粒变大导致分蘖数减少或穗粒数减少等。因此,在育种实践中,育种家很难获得三者同时具有正向效应的育种材料。

26. 十二月 2015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Leave a comment

截止目前取得一亿元资质种子企业名录

“一亿元企业”即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共74家。截止目前取得一亿元资质种子企业名录

28. 七月 2015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Leave a comment

育种未来方向是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常规育种方法存在遗传变异、基因组杂交等局限性,就原理而言,这些局限性可以通过遗传工程方法(如重组DNA)来克服。利用这些方法,能够克隆具有确定作用的基因,并以快速而高度专化的方式把它们导入不同的物种中。因此,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变成了有用的等位基因的来源,避免了整个基因组的混合。目前,遗传工程应用的基本限制似乎是公众对遗传修饰生物的接受,这些遗传修饰的生物由基因克隆和转化方法获得。

02. 十二月 2014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 | Leave a comment

直观来看小麦的籽粒性状的变化

小麦最终的产品不是籽粒,但小麦生产最终的产品是籽粒。小麦由于其区域限制性,性状差异还是很大的。通过我们的交流材料,我见到了较大量小麦品种的籽粒表现,有较老的品种,也有新近审定和推广的品种,有冬麦也有春麦,还有一些较为著名的小麦品种资源,这些类型的籽粒性状差异还是很大的,可能呈现出了以下四种态势:

15. 九月 2014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Leave a comment

石家庄市农业

最先出现屯田的县份 东汉建武十四年(38年),朝廷任命扬武将军马成为常山郡太守,屯兵元氏,元氏大片荒田始得开发,成为河北南部区域最早出现屯田的县份。 距今200多年的地契 2000 年4月初,藁城市东邑村村民郝贞禄在翻盖房屋时,发现8份地契,最早的一张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10月签定,距今已200多年。每张契约都附有一份民国时河北省财政厅印发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验契纸,贴有民国政府印花税票,面值1分。(石家庄日报2000年4月10日)

15. 四月 2014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Leave a comment

关于小麦穗发芽

小麦穗发芽,我们可以把这一切责任算到“老天”的头上。天要下雨,没有人能管得了。或者说,是偶尔发生,不是连年的灾害。这些理由似乎都站得住脚,而若站到种植小麦的农民一方、或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家,我们也许就不会这么轻松的给出这些理由了。据资料显示:在黄淮麦区,大约10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小麦穗发芽危害,5—6年发生一次规模不等的危害。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使雨季提前北移,使得小麦穗发芽的危害变成3年一遇。并且随着潮湿空气的被带来,即便在下雨不是很多的时候,也会出现穗发芽现象。正如我们今年小麦试验田发生的现象一样,一场不大的小雨过后,天没有放晴,跟着两天的大雾,空气中含有浓重的水汽,没有空气的流动,使得多数没有收获的小麦材料出现了穗发芽或种子幼胚萌动的现象。

23. 八月 2013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 Leave a comment

full length cDNA CDS genomic 的区别

请问full length cDNA,full length CDS 和full length genomic 的区别与联系?从集合的观点来说,full length genomic 是最大的集合,包括cDNA和CDS区,还包括很多调控因子+无意义序列+外显子+内含子+一些结构序列。

28. 五月 2013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 | Leave a comment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初定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10. 四月 2013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 | Leave a comment

2013年小麦分子育种座谈会达成的共识

近日,由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和扬州分中心联合举办的小麦分子育种座谈会在扬州举行,来自13个单位的50多名小麦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座谈会。程顺和、贾继增、陈佩度等院士、专家作了特邀报告。本次座谈会层次高,增加了育种家和分子遗传学家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明确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讨论气氛异常活跃,达到了预期目标。

19. 一月 2013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 , | Leave a comment

破解小麦基因组难题

小麦是我们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不过小麦基因组(wheat genome)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规模庞大的基因组,所以科学家们一直都没能完成小麦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但是对这种植物的基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会有助于我们提高小麦的粮食产量。用于生产面包的小麦的基因组一直都是困扰科研人员的一大难题。因为小麦基因组的规模大约是我们人类基因组的6倍,共计有17Gb(gigabase),而且小麦基因组是六倍体(hexaploid),也就是说一共有6套染色体,即小麦基因组是由3套不同的基因组组成的。

26. 十二月 2012 by admin
Categories: 读书笔记 | Tags: , , , | Leave a comment

← 下一页